你知道嗎?
頸椎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年累月慢慢影響造成的。誘發頸椎病的前兆就是咱們今天的主題: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頸椎生理曲度是什么?
在門診如果遇到頸椎不好、初次就診的患者,醫生一般會先讓他們拍頸椎片子,再結合檢查結果決定如何治療。
這些報告單上,常寫著“頸椎曲度(弧度)消失”、“頸椎變直”或者是“頸椎曲度反弓”,很多人看到后,一下子就慌了:這頸椎出問題可不是小事,曲度是什么呢?
人的脊柱生理曲度并非一出生就有的。
剛出生時,脊柱是一個開口向身體前側的“C”形;
嬰兒在學習爬行和抬頭的過程中,頸椎的生理曲度逐漸形成,在頸部呈現出一個開口向身體背側的“C”形;
在學習站立和行走的過程中,腰椎的生理曲度也逐漸形成;
一般要到1歲半的時候,脊柱才基本完成生理曲度的發育,形成“S”形脊柱。
頸椎生理曲度的作用
脊柱的生理曲度就像彈簧一樣,它的存在能有效減輕外力的沖擊震蕩,保護脊髓和大腦,維持姿勢的穩定。
頸椎作為脊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最靠近頭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便于頭部各個方向的運動,保持視覺、聽覺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它要有更高的靈活性;
為了保證頭部的安全、維持頭部的穩定,頸部各個方向的肌肉要有一定的力量。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些毫不起眼的、卻又長期持有的不良習慣,很有可能影響頸椎的內部性質和外部形態,比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看電腦,枕具過高或者靠在床頭看電視、看手機,貪涼受寒等。
頸椎曲度變化給我們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反復出現的頸項部板滯發緊、僵硬酸痛,甚至頭目昏脹,伴或不伴有頸椎“咔咔”響聲。
需要指出的是,單純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并不是頸椎病,但說明頸椎正處于不健康的狀態,若再不注意,頸椎生理曲度消失,頸椎間盤張力增高,就會導致頸椎纖維環破裂、椎間盤膨出,誘發頸椎病。
此外,頸椎曲度變直或者反曲時,頸部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會發生改變,也會成為引發頸椎病的結構與生理基礎。
頸椎生理曲度能恢復嗎?
對于身體正處于“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階段,也就是健壯的青年人來說,恢復頸椎曲度的希望很大,具體方法包括改變不良姿勢、頸部肌肉鍛煉等。
而老年患者由于頸椎自然退化,頸部關節肌肉衰老,過度追求恢復生理曲度意義不大。
下面介紹3種鍛煉方法,頸部肌肉和關節柔韌性較好的年輕患者可以嘗試~
1頸部墊枕矯正
仰臥位,自購一個圓柱形頸椎枕或用毛巾卷一個直徑約一拳高的圓柱體,墊在后頸部,后頸部與床沿齊平,頭部懸空自然下垂。每天1~2次,每次5~10分鐘。
2抱枕對抗鍛煉
雙手抱住后腦,在頭往后用力的同時胳膊向前用力,相互對抗,持續幾秒后放松,反復數次。
3顧氏非遺養生保健操
第二節:虎頭燕頷(頸椎保健操)
雙手掌心相合,歸于胸前,頭部緩緩后仰、前屈、左轉、右轉,各做三次。左、右轉動頭部時,雙手要往反方向盡力拉伸,舒展頸肩部的肌肉(頸斜角肌、斜方肌、肩胛提?。?。
恢復原位,再輪流向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左下方慢慢扭轉,盡量讓頸部伸展,各做三次。
請注意
以上練習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動作幅度不能太大,時間不宜過久,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導致肌肉拉傷。